以创新为根,北京高精尖企业“扎进”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
来源:北京商报
过去五年,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今后五年经济总量将突破5万亿元大关,未来五年,北京将瞄准高端、智能等方向,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要做大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以创新药、新器械等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2022中关村论坛开幕前夕,北京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旷视科技、科亚医疗、博雅辑因公司,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和项目,正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助力制造业数智化升级,可拓展复制
赣锋锂业第三期智能立体仓储系统正式投产运行后,旷视机器人又参与了赣锋锂业第四期项目建设,此次赣锋锂业选用了旷视科技自研的智能托盘四向穿梭车(以下简称“四向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旷视科技帮助赣锋锂业的万吨锂盐工厂实现数智化升级,支持作业7×24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转,根据三班制生产,每年电费节省约100万元;装机容量降低约70%;托盘成本降低约40%。并且方案可复制性强,可以拓展应用于公司的其他工厂仓库,满足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建设智能工厂的需求。
四向车也是旷视科技准备在2022中关村论坛展示的产品,“产品机身厚度仅125mm,是目前市场上实际投入使用的最薄的四向车之一;在换向速度上,PS1500空载换向时间2.5s,带载换向时间3.5s;此外还拥有6枚避障激光,搭载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两种电池;在续航方面,PS1500产品电池容量为60Ah、功耗40W、充电1小时可以连续工作8小时”,旷视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此外,旷视科技还将展示算法生产平台AIS以及城市运营中心IOC。
旷视总裁付英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关村论坛15年是与中国科技发展同频共振的15年。旷视是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之一,和中关村论坛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成立十年多来,旷视始终坚持推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落地,如今已成长为中国和世界上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旷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构建起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可以大幅降低算法生产的门槛,让AI能力变得更加普惠。旷视聚焦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业务赛道,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软硬结合AIoT产品体系,全面助力工业生产、城市生活的高效和安全。”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工智能产值规模将达2070亿元,同比增长11%;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预计约2270亿元,同比增长9.7%。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数量超4000人,占全国的28%。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AI论文发表量全国第一,占全国的35%,AI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600家,占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28%,也居全国首位。
新器械:创新项目投入临床,患者成本减九成
成立于2016年的科亚医疗,是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证首证企业,也是率先同时拥有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CE三重认证产品的人工智能医疗国际领先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顶级行业专家160余人。
拿到中国首个AI(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的就是科亚医疗的核心产品深脉分数。“这款产品是全球首款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的产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CT图像进行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分析,快速评估冠脉狭窄是否会导致心肌缺血。科亚医疗自主开发的DeepFFR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分析,仅需10分钟时间,即可获得冠脉血管任一点FFR数值,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有创冠脉手术检查,辅助医生临床决策”,科亚医疗副总裁焦桐介绍。
“你可以把血管想象成一个水管,患者患阻塞性冠心病的话,可能是水管有水垢变狭窄了。之前医生要对如何处理水垢做出判断,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来确认。患者要先住院,从患者的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到心脏冠脉,在射线下进行。一台冠脉造影手术需要花费5000元左右,加上住院费用等约2万元,是有创检查,相当于在水管钻洞,伸一个管子进去。现在通过无创CT影像就能辅助医生做出相应判断,患者只需为这项检查花费不到2000元,相当于你只需要给水管拍照就可以做出判断了”,科亚医疗董事长兼CEO王立伟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
2021年8月,科亚医疗的深脉分数DVFFR已正式在北京安贞医院投入临床使用。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在安贞医院已经服务了近5000名患者,共有1000余人次避免了不必要的冠脉造影检查,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约为2000万元。更重要的是为医生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临床决策工具,最终使患者获益。
科亚医疗还和安贞医疗成立了安贞-科亚医企联合实验室,主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医学影像分析、手术机器人、精准医学、临床辅助诊疗、病理辅助诊断、肿瘤早筛与诊疗等临床应用领域开展创新研究。
2021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头制定了新一轮《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 年)》,2021年新增医药上市企业20家,达近三年最高,2022年上半年又新增6家上市企业。进入国家创新器械审评通道并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7个,拥有获批上市AI三类医疗器械产品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1类创新药获批3个。
创新药:四大基因编辑平台,治疗癌症等多种疾病
2021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为4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7%。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153.9亿元,同比增长1.62倍。2022年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15.7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1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5.9%。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保持两位数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值。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搭建基因编辑平台,加快间充质干细胞、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溶瘤病毒产品、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研制。
博雅辑因就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转化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研发针对难以根治的遗传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
创立于2015年的博雅辑因,是中国基因编辑领域的龙头企业,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生物信息、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三大科学卓越中心,和包括体外疗法造血干细胞平台、体外疗法通用型CAR-T平台、体内疗法RNA碱基编辑平台、靶向疗法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在内的四大治疗平台。
以体外疗法通用型CAR-T平台为例,博雅辑因CEO魏东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针对造血干细胞和T细胞的基因治疗有个共同点是:可以把它取出来进行编辑,再放回病人体内,这叫做体外疗法,这种疗法对工艺要求很高”。
他进一步说:“通用型CAR-T结合了CAR-T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通用型CAR-T平台可以基因编辑健康供者T细胞,去除免疫排斥分子,制备CAR-T治疗癌症,这种异体CAR-T产品的优点是即需即用、剂量灵活、可更有效的质量控制,可规模化、成本低。通用型平台的意义在于,原来供给个体用,现在规模化供给,一个健康供体的T细胞,可以制备并供上百人份使用。目前博雅辑因已联合北京企业艺妙神州,开发通用型CAR-T疗法,治疗癌症患者,该在研产品正在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
此外,公司在研产品——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是我国第一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在研产品。目前ET-01的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开展,并已完成所有患者入组。
经过前期的创新积累和产业孵育,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已进入创新自主化的攻坚期、产业集群化的发力期和数字智能化的迸发期。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