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妆百科网

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发言人评价“非常不容易”

频道:热门新闻 日期: 浏览:1244

  在7月份经济恢复边际放缓的情况下,8月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除进出口总额外,其他主要数据指标好于上月。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在外部需求收缩、国内疫情散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非常不容易”。

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发言人评价“非常不容易”

  今年,经济发展遭遇了比2020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也拿出了比2020年力度更大的举措加以应对。在二季度经历了疫情的严重冲击后,三季度成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窗口期。10月中旬,三季度的GDP等其他主要数据指标就将公布,这对全年经济运行的结果至关重要。

  付凌晖表示,从全年情况来看,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的逐步显效,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仍然会保持恢复态势。

  “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8月核心CPI同比仅上涨0.8%,与上月持平,仍然处于今年以来的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付凌晖坦言,今年以来,国内需求恢复相较于生产恢复比较缓慢,“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但是从8月份主要指标来看,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增速都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速首次回升。

  需求的回升离不开政策带动。近期,国务院追加了不少于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以政策手段支持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从而带动经济恢复。

  付凌晖表示,初步统计,前期投放的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经落实到项目,支持投资项目90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投资撬动作用比较明显。

  同时,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保障了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当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36.2%,基础设施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7.4%,比1-7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

  随着专项债等建设资金逐步到位,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1-8月份,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个数达到5.2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比1-7月份增加7896个。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连续4个月回升。

  付凌晖表示,国务院出台追加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专项债政策直接投入基建领域,体现了政策精准发力,更加注重交通、水利、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规划建设和民生领域补短板,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

  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汽车行业恢复加快

  在政策支持下,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3%,但记者注意到,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10.0%,快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

  分析原因,付凌晖表示,面对今年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的问题,各方面都加大了制造业补链强链的投资,带动相关行业增长较快。比如高技术行业,1-8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了20.2%。同时,与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相关的投资也在增加。

  汽车行业的表现值得关注,8月份,汽车产量增长39%,汽车行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付凌晖表示,由于上海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汽车行业恢复在加快。同时,政府出台了阶段性降低汽车购置税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汽车消费,带动了汽车行业的恢复。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车辆购置税减税政策已经实施三个月,6至8月份,共有约355.3万辆车享受了减征政策,累计减征车购税230.4亿元。

  房地产呈现积极变化,但仍处在下行过程中

  8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从销售上看,1-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0%,降幅比1-7月收窄0.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7.9%,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中小户型降幅收窄的幅度更大。

  从“保交楼”的情况来看,1-8月份,施工期超过2年即将步入交付阶段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增速比1-7月份有所加快。

  此外,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的降幅也在收窄。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5%,降幅比1-7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

  近期,国务院追加稳经济19条接续政策,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恢复。

  付凌晖表示,尽管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是整个房地产市场仍然处在下行过程中,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降幅比上个月继续扩大1个百分点。这说明,从销售方面改善传导到房地产投资生产方面,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然还要继续付出努力。

  全球通胀对国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受海外高通胀形势影响,国内物价增长压力加大。不过,8月CPI同比上涨2.5%,比上月少0.2个百分点,涨幅已经出现回落。

  分析原因,付凌晖表示,由于我国前期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政策,同时加大了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因此尽管受国际高通胀影响,以及国内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对物价的推升,但总的看,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国际油价下行的滞后影响也在显现。

  对下阶段国内价格走势,付凌晖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的影响仍然有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对价格的拉动也会提升。但是我国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强大,保供稳价的措施效应会持续显现,市场价格稳定有较好的条件。

  具体来说,我国粮食库存目前还处于高位,今年的夏粮和早稻都实现增产,秋粮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非食品方面,除能源以外的工业品价格保持稳定,服务供应总体充足,价格有望保持平稳。

  猪肉方面,当前,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上行周期,接下来,国庆假期临近,同时中央投放冻猪肉储备,供需两端都出现一定变化,会如何影响猪肉价格走势?

  付凌晖表示,随着国庆等节假日临近,猪肉需求会有所增加。不过,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大部分养殖户也预期向好,有利于生猪供给总体稳定。同时,从政策面来看,近期,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今年中央冻猪肉储备连续两次投放,并指导各地加大猪肉储备投放力度。综合来看,下阶段猪肉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价格稳定还是有较好的条件。

  比2020年难度更大,但全年经济仍会保持恢复态势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比2020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全球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收缩力度加快,加之中国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化,这对国内的影响是逐步增加的。国内方面,疫情防控难度比2020年更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增加,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确实比2020年更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拿出了比2020年力度更大的举措加以应对。在出台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后,又追加19条接续政策措施,以图稳住经济大盘。

  付凌晖表示,从2020年以来的经济运行过程看,疫情冲击尤其对消费、服务业恢复影响较大,主要还是影响接触性消费、接触性服务业。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是得到了彰显。同时,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在逐步显效,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

  具体到今年,8月份,面对部分地区疫情散发、极端高温天气冲击,四川、重庆等地的工业生产出现了较大下滑。但同时,一些经济大省,比如江苏、福建、浙江,经济恢复态势较好,对整个经济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全年情况来看,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的逐步显效,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仍然会保持恢复态势。

  ■ 专家

  经济恢复好于预期,落实好稳经济举措仍是当务之急

  对8月份的国民经济数据,市场普遍认为好于预期。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表示,此前极端高温导致部分地区的限电限产,一度引发市场对生产供给的担忧,但从数据来看,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也和上月持平,说明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韧性较强。

  投资方面,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基建项目储备充足,并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共同推动基建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前8个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长8.3%,当月增长12.9%,分别较前7个月和7月加快0.9和2.5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纾困政策持续显效,民企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投资积极性重新有所提升,推动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1-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10.0%,仅时隔一个月增速再度回到两位数;当月增长10.6%,为今年4月以来最快,且时隔五个月增速重回两位数。

  消费表现也十分亮眼,8月份,社零同比增长5.4%,前八个月累计增速回正。其中,餐饮消费增长8.4%,时隔半年首度回正。汽车销售增长15.9%,增速再度加快。餐饮和汽车共拉动社零近1.6个百分点,成为8月社零最大贡献。

  对消费的快速回升,罗奂劼认为,尽管8月单日新增确诊数显著高于7月,但九成以上病例集中在新疆、西藏和海南,对经济冲击程度反而有所减缓,带动消费需求加快回暖。极端高温天气也使得室内消费场景有所增加。

  罗奂劼判断,9月份,随着全国疫情整体可控、季节性因素的逐渐消退,供需两端会有所改善,各项经济数据的恢复力度会有所加大。但在受疫情严重冲击,且疫情仍在反复之下,当务之急仍是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