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妆百科网

又一关键性突破!接入中国算力网,青岛AI产业开启新纪元

频道:热门新闻 日期: 浏览:1260

  来源:青岛新闻网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正在步入“新纪元”。

又一关键性突破!接入中国算力网,青岛AI产业开启新纪元

  近日,中国算力网节点接入仪式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举行,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接入。

  2022中国算力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算力网是鹏城实验室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推进的算力网络计划,目标是“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国家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服务”,是中国算力网络建设的重要部分。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接入中国算力网,标志着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取得又一个关键突破。

  算力,即计算能力,与数据和算法一起并称AI的三大基石,是支撑数据和算法的基础设施。算力的大小代表着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AI的“智力水平”。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正如电网一样,算力正成为城市争相布局的数字经济新基建。

  今年5月15日,作为山东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开工建设。短短两个多月之后,计算中心正式入列中国算力网络。

  青岛在算力领域加快布局的背后,是青岛AI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从2019年至今,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从100多家增长到超过50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

  随着AI成功穿越“死亡之谷”,产业化和行业应用落地进一步提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开启新一轮竞速。今年,青岛将人工智能列为24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已经在多个维度上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青岛,也将翻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篇章。

  01

  AI算力:数字时代的新生产力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算力对经济所能产生的带动作用是有据可查的。国际数据公司IDC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算力规模的持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介绍,我国算力产业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超过150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点运算次数),排名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随着万物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对算力的需求还将持续扩大。尤其是AI算力,将成为算力增长的主要增量。今年4月举办的2022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算力将增长500倍,即超过105ZFLOPS。这相当于中国当前算力规模的2/3。

  不论是出于提前抢占商机的考量,还是出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需要,城市布局AI算力的热情绝对堪称高涨。

  2021年5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同年8月,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首批交付区域顺利通过测试验证;9月,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奠基仪式举行,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10月,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22年4月,南京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5月,成都智算中心上线……

  华为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介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算力领先城市基于昇腾AI集群,建设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城市公共的算力资源来赋能高校、科研机构和本地企业,并且全部实现了上线即饱和。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今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投资约3.9亿元,首期具备100P算力,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PC的算力,将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面向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

  接入中国算力网,将进一步助推青岛依托算力基础,进一步拓展数据、算法以及应用能力,为AI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比如数据方面,通过建设海洋人工智数据集、智慧工业数据集,将形成青岛特色的数据资产,有利于青岛在未来全国范围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实现提前占位,成为全国AI数据产业的核心节点;算法方面,将吸引业界领先的预训练模型在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行孵化与部署,向更多产业和行业进行推广。

  02

  产业新转向,青岛新机遇

  AI算力上的突破,是青岛全速竞逐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的有力注脚。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是足以影响千行百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6倍多,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15%,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

  在无人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涌现了一批领军企业和品牌,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催生了一批龙头企业。

  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的同时,AI产业发展初期的商业泡沫也逐渐被挤出,行业的发展逻辑逐渐清晰,在技术与行业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加快推动AI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应用成为行业共识。

  比如过去AI公司愿意讲“AI+行业”,而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公司转变为谈论“行业+AI”,这种变化背后就是人工智能从业者对产业发展认知的一种改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要落地,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可能只占20%-30%,其余的70%-80%则要依靠传统的行业know-how(知识)和行业逻辑,因此必须以行业为主。

  AI加速向行业渗透,AI产业能力的高低将会越来越多体现在行业融合的能力上。前不久,科技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问题,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质量和水平。

  青岛AI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AI应用本就是青岛的强项。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为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青岛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等领域形成了想法优势。2019年,青岛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其中的重要任务便是在重点领域为AI技术的创新应用探路。

  以应用为牵引,过去几年青岛逐渐建立起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华为、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15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发起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极视角、以萨技术、创新奇智等独角兽企业总部落户青岛;商汤科技建设西海岸智能视觉AI开放创新平台,构建硬件、软件、算法为一体的创新生态;中科曙光设立“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开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品研发和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500余家。这些企业又将与青岛既有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

  乘势而上,振翅高飞

  前不久,《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进一步清晰了未来3年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布局方向。

  方案提出,青岛将以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培育一流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为主攻方向,夯实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核心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

  力争到2024年,建设1个国内领先的算法商城和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布局5个左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融合赋能中心,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100个算法产品和应用典型案例,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开发应用高地。

  今年以来,青岛人工智能企业在各自领域频频动作,业务布局明显提速,不断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目标添砖加瓦。

  前不久,打造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算法商城的青岛人工智能链主企业之一——极视角发布了全新的合作伙伴计划,将联合人工智能公司、软件公司、行业软件企业等,基于产业分工进行产品融合,共同实现优势互补,破解AI落地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问题。

  正在加速拥抱资本市场的另一家青岛AI链主企业以萨技术,则在今年6月被上交所正式受理了IPO材料申报,距离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又近了一步。作为目前为数不多实现了盈利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萨凭借技术与落地能力的双轮驱动,2019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3%。市政、港口、园区、工业互联网等新应用场景的扩展,也被以萨列入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同为链主企业,且今年初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AI+制造”第一股——创新奇智,上市后不到半年时间便完成了两笔收购,分别是以1.224亿元收购青岛奥利普51%的、以、1.53亿元收购了上海浩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进一步深化“AI+制造”业务布局。

  不仅是在单个企业层面,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也取得实质性新突破。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市北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经正式进入地上部分的建设,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竣工并交付使用。

  该集聚区以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谷”为目标,规划占地面积约296亩,将以智能轨道交通为突破点,以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教育、智慧医疗等产业为重点方向,加快项目招引、孵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成势,探索老城区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也都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自身产业禀赋,汇聚产业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AI产业布局。

  未来以来,青岛人工智能产业正乘着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机遇,振翅高飞。

  作者|孙欣